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反应工程的任务、作用; (2)了解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本方法; (3)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1)了解化学计量式的表达意义;熟练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转化率、化学膨胀因子的计算。 (2)掌握的动力学方程表达方式。了解固体催化剂的性质;熟练掌握吸附等温方程的表达方法。 (3)熟练掌握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的表达方法;了解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的表达方法。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知道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 (4)了解固体催化剂的失活。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1)掌握等温间歇反应器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流动反应器空时和空速的概念及其应用; (3)掌握定态下连续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组成的计算方法; (4)掌握连续釜式反应器串联或并联操作的计算;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能正确地选择釜式反应器的加料方式、连接方式、原料配比及操作温度; (5)掌握连续釜式反应器热量衡算式建立及应用; (6)理解全混流反应器的多定态特性、着火现象和熄火现象; (7)了解半间歇反应器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管式反应器 (1)掌握全混流、活塞流模型在反应器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2)掌握等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对管式反应器与釜式反应器在反应体积和收率方面进行比较; (3)掌握绝热和非绝热变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选择活塞流反应器的加料方式、原料配比及操作温度; (4)了解循环反应器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1)理解流动系统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2)理解返混的概念; (3)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 (4)掌握两种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理解反应器偏离理想流动的原因; (6)理解多釜串联、轴向扩散模型和离析流模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能根据实验测定的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数据来确定模型参数。 (7)掌握等温非理想反应器进行简单反应时最终转化率的计算; (8)了解流体的微观混合与宏观混合及流体的混合态对流动反应器转化率的影响。 第六章 气固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 (1)理解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步骤和判断速率控制步骤的方法。 (2)了解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之间的传质与传热对多相催化反应速率及选择性的影响。 (3)理解气体在多孔颗粒中的扩散类型及有效扩散系数的概念; (4)掌握等温多孔催化剂中气体扩散—反应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5)了解外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 (6)掌握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及一级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 (7)掌握检验内、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有无影响的实验方法; (8)了解扩散对表观反应级数及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及其与相应的本征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1)掌握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一维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3)理解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4)掌握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用量的计算方法; (5)了解多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优化原则; (6)掌握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床层轴向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7)了解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利用热点(或冷点)的位置变动判断反应器的操作工况及参数敏感性问题、飞温现象。 (8)了解自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的操作工况; (9)了解实验室催化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第八章:气液反应与反应器 (1)掌握气液反应的扩散—反应方程的建立。 (2)掌握各种情况下气液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宏观反应速率。理解气液反应过程的步骤, (3)理解气液反应器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4)理解Hatta数的物理意义及气液反应的有效因子的物理意义, (5)了解填料塔和鼓泡塔的设计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