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下午2点30分,由科学与学科建设部主办、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的“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合并组建20周年暨建校62周年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王殳凹教授在化工楼411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配位化学引导的锕系核素与关键裂变核素的分离化学基础研究》的专题报告,国家杰青,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石伟群研究员做了题为《基于分子设计的锕系元素分离策略》的专题报告,报告由伟德betvlctor体育党委书记王宏青教授主持,化工学院及其他院系领导、教师以及研究生近百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王殳凹教授首先从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向在座师生介绍了放射性核素的发展过程以及核素的物理、化学特性,核燃料的循环过程和核能放射性污染防治基础研究目前存在的难题。接着王殳凹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近两年在冠醚类化合物以及多酸类化合物在放射性核素固化和分离中的研究及应用。运用实验配位化学及理论研究,利用大环配体和多酸配体的孔穴效应和位阻效应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钚非常规价态的方法,获得稳定的五价钚化合物晶体结构成为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钚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能为国防安全、乏燃料后处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事故应急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石伟群教授在报告中提到锕系元素分离是乏燃料处理流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关键放射性核素的回收和再循环至关重要。锕系元素的萃取分离离不开特异性有机萃取剂,通过萃取剂对目标金属离子选择性的络合实现其在金属离子的混合物中的高效分离。石伟群研究员课题组将超分子自组装理念应用于锕系分离化学,提出了一种锕系元素分离“纳米萃取”新方式,即使用大环邻苯三酚[4]芳烃作为萃取剂,在水相/有机相界面捕获螯合铀酰离子,并原位组装形成铀酰配位纳米笼,实现铀酰离子的高效萃取分离。这一锕系分离新思路有望解决传统核素萃取分离中存在的选择性较低的难题。相关分离技术亦可应用于环境污染修复、核应急和海水提铀等其它领域。
报告会后,在场的师生踊跃提问两位教授、进行精彩互动,两位教授非常耐心细致的解答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整个报告会氛围轻松愉悦。
王殳凹,教授,博导,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能环境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年获得首届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1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被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选为“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铀”元素的代言人。从事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学研究,独立开展工作后近四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Commun., 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Chem.Sci., Environ.Sci.Technol.,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总引用3300余次。现担任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超铀核素辐射防护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委员以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等期刊的编委。
石伟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从事锕系元素化学与核燃料循环化学相关基础研究,近年来创新性地将软硬原子结合策略和超分子组装策略应用于放射性废液中锕系元素的分离与固定化,结合多尺度模拟发展了一种针对镧锕分离最有效的萃取剂,并制备了首例锕系聚轮烷;发展了基于活性AI阴极熔盐电解核废料并高效回收锕系元素的新概念; 在Nat.Commun、CCS Chem.、Adv.Mater.、Environ.Sci.Technol. 、Chem.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他引5000余次,H因子40。参与撰写专著4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核能先导专项课题多项。同时担任SCI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国际顾问编委和中文期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委。现为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