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8点30分,湖北大学李爱涛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丛志奇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徐甲坤副研究员在伟德9-411学术会议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细胞色素P450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催化应用”、“Non-natural P450 Peroxyzymes: Design,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新型海洋生物酶的理性设计与开发利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伟德betvlctor体育院长林英武教授主持,化工学院部分领导和教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并聆听了此次讲座。
李爱涛,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技术引智示范基地负责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细胞色素P450人工酶的创制、改造及其在功能化学品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4);Nature Communications(3); ACS Catalysis等。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等。此外,担任三本国际期刊《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Green Synthesis and Catalysis》、《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和《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编委。
丛志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碳酶催化研究组组长。2009年日本熊本大学理学博士,先后在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入职青岛能源所担任课题组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青岛能源所十三五期间“一三五”重点培育方向项目等10余项研究课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Chem Sci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酶化学机理、P450酶的实验室进化与合成生物技术。相关成果被ChemistryViews、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和基金委网站等专题报道。
徐甲坤,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催化和转化,涉及海洋活性蛋白的功能定向进化,金属蛋白结构-性质-反应-功能关系,新型海洋生物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等10余项课题。在ACS Catalysis、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等国际催化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13),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2018)。